2016年7月3日 星期日

言論管制:一條轉型正義的歧路

隨著新科立委上任以及臨近二二八紀念日,一些轉型正義的相關法案開始進入公眾的視野,我注意到其中涵蓋了幾項涉及言論管制的提議,包括時代力量立委高潞. 以用認為媒體不應傳播帶有歧視意涵的內容,並基於此制定《反歧視法》加以管制;以及民進黨立委陳其邁將在立院提案修訂《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賠償條例》,對企 圖粉飾淡化228事件者,處5年以下徒刑、拘役或罰金。
  
我認為言論管制可能出於善意,但它不僅無助於消弭歧視、衝突,甚至可能成為執政者對付異己的工具。在這篇文章裡,我試著處理了幾種我認為關於言論管制的比較重要的爭議,有一部分來自網路文章,另一部分則是來自我和幾位朋友的討論。
 

1. 言論管制有助於消弭歧視嗎?


有些主張認為因為歧視言論具有某些負面效果,例如強化弱勢族群錯誤或不正義的負面印象,所以為了保護弱勢族群,應該禁止歧視言論。
 
我很懷疑禁止歧視言論是否有助於消弭歧視或者是保護弱勢族群。歧視言論通常源自於仇恨或無知,對於這兩者,一個合理的想像是,前者可能會因為被罰激發更嚴重的仇恨,並將歧視以更幽微的形式發揮,後者則可能因為被罰轉而出現仇恨。
 
如果我們的期待是消弭歧視,而非單純希望歧視言論不會在公共場合出現,那持續的溝通與交流可能才是比較恰當的解方。關於這點,小童提出了一個挑戰:我們怎麼證明「被別人認證是歧視」比起「被法院認證是歧視」更來得能讓歧視者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這個挑戰很有意思,別人的指正太過激烈,或是自己修養不夠,都可能導致對話效果不佳,進一步來說,過程中引起的反彈也有可能產生仇恨。一般而言,對於 那些我們不那麼服氣的「錯誤」,很少人會傾向認為是自己的問題,好比我從來就不會因為教官登記我穿便服就認為這是不對的。而我們有理由相信以下兩點:法院 的判決比起公共討論更常讓人不服氣、法院的處罰比起溝通過程中的反彈更容易引起不滿。這是我認為前者比起後者有效的原因。
 
 

2. 言論管制有助於轉型正義嗎?


一個素樸的想像是:當我們禁止為威權統治者擦脂抹粉的言論出現,就不會有人認為他們是對的。彌爾可能不會同意這個說法,他認為言論自由的好處之一是即使有人說錯話,藉由被別人糾正,我們也可以對什麼是正確的更有印象 。
 
從另一方面來說,「粉飾淡化」的標準太過模糊,這讓當權者能夠隨意解釋,並用來對付和自己政治立場不同的人,1992年修正的中華民國刑法第一百條就是個可怕的案例。就此而言,言論管制不只無助於轉型正義,更可能締造出下一個威權政府。

在文章的上半段,我處理了言論管制被認為能夠解決的兩個問題,接下來要談的,則是兩個言論自由會遇到的質疑,透過釐清它們,或許我們可以更清楚言論自由的樣貌。
 

3. 言論自由有助於消弭話語權不平等嗎?


在前面的段落裡,我主張透過自由的言論市場來解決歧視與轉型正義等問題,這至少得面臨一個挑戰:我們怎麼處理話語權的壟斷?
 
經濟學上的「市場失靈」可能有助於理解這個問題,古典自由經濟學者認為在完全競爭的市場上,當所有人都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市場的效率將會達到極大化。但在現實世界中存在一些因素,使得市場無法達到完全競爭,例如壟斷、交易成本過高、資訊不對稱等等。
 
回到言論市場上來看,我們常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好比在歧視的議題上,受到汙名的弱勢族群往往沒有足夠的話語權,這會導致糾正的聲音很難被聽見,便不太容易如彌爾所說讓我們「對什麼是正確的更有印象」。
  
哈佛大學的凱斯.桑思汀教授主張政府應該在一定程度上介入言論市場,包括提供補助給鼓勵背景分歧的公民進行深度辯論的網站、要求立場鮮明的網站負擔連結到保持不同立場網站的義務等等,讓我們得以身處在有更多樣意見與資訊的環境。
 
這是滿強烈的解方,且存在另一方面的違憲爭議,但深具啟發性,如果我們不想仰賴政府的強勢介入,就得努力做到一些事,像是努力對抗媒體的反智,要求他們呈現更多元異質的觀點。
 

4. 即使言論管制效果不彰,所有言論都不應該被管制嗎?


中正大學的謝世民教授認為在兩種如果能證明有其必要的情況下政府有理由對言論加以管制:「避免立即而明顯的危險之發生」、「避免侵犯他人基於社會正義而享有之權利」 。
 
這聽起來有些抽象,我們可以來看一個 1999 年發生在美國的案例:紐倫堡檔案。一群反墮胎份子架設了這個網站,上面列出一長串曾經執行墮胎的醫生的名字、照片、住址、執照號碼,甚至包括配偶和小孩的 名字。可怕的是,其中有三個醫生被殺害,當一個醫生被殺時,這個網站劃掉他的名字,像是西部片裡的懸賞啟事。
 
一群醫生聯名告上法院,控訴這個網站的死亡威脅與恐嚇,法院判決該網站應該支付超過一億美元的賠償。
   
以上大致是我對言論管制的觀點。美國前大法官荷姆斯有句著名的格言:「法律的生命不是邏輯,而是經驗。」正因為曾經威權統治者濫用法律迫害異己的慘通 經驗,我們才知道言論自由的可貴,期盼立院諸公上任後不要遺忘從前的理想,並記取過去的教訓,方能真正的推動轉型正義。

延伸閱讀:

回應臉男:針對「反歧視法」的立論 
回應童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