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滅的日常庸俗」的意思是,那並不像好萊塢的災難片,有足以一夕之間吞沒城市,驚天動地的恐怖海嘯、地震,與此完全相反的,它們沉默、安靜、普遍、無所不在,就像山一點一點崩毀,海一點一點被汙染,如同慢性病般,毀滅成為見怪不怪的日常,而九把刀的《精準的失控》,寫的或許會是「崩壞的日常庸俗」。
就跟很多「正常人」一樣,祐辰是內湖一間貿易公司的職員,他有摯愛的老婆、女兒,他有台想快點換成本田雅哥的裕隆吉利青鳥,他抽菸又戒菸,他是時報鷹的死忠粉絲,他曾經夢想成為賽車手、漫畫家。
故事的開始,是他在感冒時去醫院看醫生,卻踏入了呂旭大醫生的實驗,被告知已經癌症末期,餘下一個月的壽命,離開醫院後,心急的他又遇上巡警,因為惹惱他們,被軟禁三個小時不準上廁所,晚上終於離開警局,還得等隔天才能領回車子。
心急的他直接翻進保管場,強行把車開走,與警察追逐的路上引發了一連串的車禍,最後,他撞進了一間海產店,連帶裡面正在談判的黑道一起重傷不治,至此,他被稱為台灣史上最恐怖的連續車禍殺人犯。
在台灣,很多人總是極力把重大刑案的犯人從「正常社會」切割出來,比如描述犯人是個喜歡打暴力電玩,虛擬現實不分的宅男,或者找到他的臉書,發現沒人按讚,推定他沒有正常的交友關係,好像這樣切割以後,就能把犯人變成別的物種,我是說,和我們毫無關係,血腥、殘暴、冷血的「異常」生物,在這個基礎上,才能藉此心安理得的否認,自己內在也潛藏著同樣的陰暗。
我想這個關於一個再「正常」不過的人崩壞的故事,並不是要告訴你每個人都是惡魔,而是你以為的惡魔,常常根本是與你相差不大的人,只是他在某個「檻」度不過去,才決定了你們之間的差距。
而我更想談的,是關於「崩壞的日常庸俗」,在舊道德典範崩解,新典範尚未誕生的當代,面臨高頻率的殺人案件,「死亡→群情激憤→集體獻祭」這樣兩分鐘仇恨似的循環,讓崩壞與仇恨產生了可怕的日常性:見怪不怪、疲憊、漠然。
「《複眼人》集合了好幾個因為不同原因,逃離了日常庸俗態度的人。他們比一般人,少一點對於周遭的陌生抽離,少一點理所當然,因而也就隨而多了一點不忍與珍惜。這樣的多一點、少一點,主宰了他們的生命選擇,增添了他們的猶豫與折磨。」楊照用這段話作為序的結尾,《複眼人》裡的角色如此,《精準的失控》的角色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